宋代文人的雅致,是浸透了生活的,賞花觀景,都專門列出了十二賞,其中便有微風、細雨、臨窗、清月等等,而這番景象,配上茶,亦是清雅至極。就在不久前,恰巧參加了一場集這些個美景于一身的老茶品鑒會。

當時大家都帶上了自己心儀的老茶一起交流,我便選了福元昌倉儲了十年以上的【783】。作為一個資歷尚淺的普洱茶愛好者,我聽到在座的茶友們對各個茶品的口感、茶韻談得駕輕就熟,與其他同等級老茶的對比信手拈來,不禁有些忐忑,唯恐一會兒引人笑話。

終于到我,正好沖泡的老師提到了如何看待茶品的年份和價值,我便說道:“我們為何要給老茶買單?其實是因為我們無法預知、無法抓住的年華,都被老茶包含了去。我們深知時間的價值,所以只要是凝練了時光,儲存了歲月的東西,都顯得尤為珍貴?!焙芏嗖栌讯假澩@一說法,并且笑稱:可不是嘛,像是古董、字畫,皆是如此,所以我們常常說茶是可以喝的古董。

其實我當時所說,并非避重就輕,或者是抖機靈,而是從識茶開始,就是這么認為。茶葉的香氣、口感,都是具體可感知的東西,能夠算作是茶葉價值的底線門檻,而真正無形存在于其中的古茶樹的歷史,工藝的價值,匠人的傳承,才是奠定一款茶葉價值的上限。所以說,像是福元昌一樣,能夠把這些無形的東西具象化,讓你能夠于杯盞之間感受到,才最顯功力。


說到這里,我不禁想起曾聽過的一個趣事,說的是古時候一位富商看中了一幅掛畫,畫上是一個人牽著馬,穿過一條湍急的河流,背后瀑布高懸,河中浪花飛濺,牽馬人拉著受驚后高高躍起的馬兒一刻不敢放松,有趣的是那人手中的韁繩,并未畫出,但畫面并不突兀,反而和諧精巧,引人入勝。富商看了愛不釋手,留下定金約定明日來取。店主看了這畫,自作主張添上了韁繩,結果富商回來后看見,跌手嘆道:“本來這畫值銀百兩,你這一添,一文不值!”店家忙問為何,富商哈哈大笑:“這幅畫,絕就絕在那根未曾畫出,但卻無處不在的韁繩啊?!边@個故事,大概只有中國人才能聽懂,因為中國人的意境之美,除了從小就接受中華文化熏陶的人外,可能真的無法理解。茶會一直持續到月懸當空,夜涼如水,那日正巧還帶了福元昌的易武古樹熟茶,便沖了一泡,讓夜聊繼續溫暖閑適。

茶剛出了一泡,就有茶友認出是易武,而且專門提到這茶里面的蘭香蜜韻特別明顯,但并不顯得濃郁芬芳,而是透著一股雅致。我那時候介紹福元昌的這款易武古樹熟茶,就說的是:它就像是古時畫藝中講究的疏可走馬,密不透風,易武最具有辨識性的經典氣質,比如蘭花香,果蜜甜,就像濃墨重彩,在杯中驚艷綻放;而茶湯入口后,卻又能夠空靈凈透,唇齒清涼,這樣有主有次,有先有后的一番風味呈現,福元昌可以說是精準的表達出了中華傳統美學的精髓。

席間茶友也說到,古樹茶的滋味,并不是空口白牙說出來的,而是應當去盡力呈現出它千百年流傳下來最恰如其分的味道。正如溥儀曾經面對文物專家說的:“我并不知道剛剛的東西它究竟假在哪里,但我知道它跟我從小家里用的不一樣?!备T牟杵芬恢币詠淼膽B度,就是想要打造國民對于古樹普洱茶最本真記憶的樣本。畢竟茶葉比起很多傳統文化來說,有著更加悠久而深刻的歷史。從神農嘗百草開始,就逐漸成為我們骨子里的民族驕傲之一,應當更加具有口感記憶鑒別的共通性。再加上福元昌一直以來都很清楚,茶葉本身非常包容、兼收并蓄的特性,使得茶文化一旦繁盛,就能夠帶動其他文化,一榮俱榮。

茶會上大家所品的老茶珍貴,有一部分原因是由現在同系列的新茶對比而來,如同福元昌同個系列不同年份的茶品,它的不斷增值,除了本身的稀有,還有未來的可復制性讓愛好者們充滿期待。但要復制這份流傳至今的味道,并不容易,從福元昌一路走來的復號、建初制所、建立茶山博物館、把中華傳統的設計帶到世界舞臺等等一系列的努力,便可見這條路的艱難。不過伴隨著福元昌每年新品的口味呈現,不難看出,這份耕耘,的確開始有了收獲。記得余秋雨先生曾經評價過福元昌的老茶:“雖是頂級,確是難尋了?!奔偃绗F在余秋雨先生能夠再次喝到福元昌復號之后的茶品,恐怕不難找到當初百年之前的絕版老味吧,不知那時的重逢,是否會讓余秋雨先生,發出重遇故交的會心一笑呢?


暫無評論